“薛定谔的猫”可能是量子力学中最具备争议性的定义之一。这个定义诞生自1930年代,但直至今,它依旧激起了无数争论和讨论。在这篇文章中,大家将从物理学、哲学和实验三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薛定谔的猫”。
关于薛定谔的猫的论文
物理学角度
“薛定谔的猫”这一定义的提出,旨在解决一个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存在的矛盾。在经典物理中,物体要么是A要么是B,没有两个状况的叠加,而在量子物理中,则存在叠加态。在一个双稳态系统中,当存在叠加态时,假如没测量,那样系统就会处于两种状况的叠加态中。好似薛定谔所说,猫既死又活。而一旦进行测量,系统就将塌缩到只有一种状况的可能中。
哲学角度
假如说“薛定谔的猫”是解决物理学上的矛盾,那样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一定义也涉及到了伦理学。大家没办法确定猫的生死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猫同时处于生和死中。因此,在实验中假如让动物处于有生命危险的状况,则这种做法在伦理上是不被允许的。换而言之,这个实验并非以科学的形式来体现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
实验角度
在此之前,非常难想象有人会动手去做“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但事实上它已经在过去被多次尝试。这个实验的办法是把一只猫和一个同等体积的无毒氰化物放置在密封盒中,假如这个小盒子里的放射元素衰变了,那样就会释放出氢氰酸毒气,而猫也就可能死亡。而在盒子未被打开的状况下,猫的状况处于“死亡”和“活着”二合一的叠加态。但因为伦理和实用方面的考虑,目前已经无人再用猫进行这种实验了。
不懂自己或别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打造愈加成熟的关系,可以做下文末的心理健康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健康测试,按期上新,等你来测。假如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商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