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憧憬美好的爱情,但想象非常美好,现实却非常骨感,不少男孩甚至连如何找对象都不了解,更别提是找一个合适我们的恋爱对象了。那到底该如何找一个合适我们的恋爱对象呢?
1.外表偏好
2009年一项研究表明:
人在不发出任何语言或不做出任何肢体动作之前,就会开始向其他人传递我们的人格特征了。
人格特征包含,内外向水平、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程度、自尊水平。
换句话说,人被美好的事物吸引。这种美好,一方面,是他们的外表装扮。其次,是他们通过外表透露出的人格特征。
这就变相讲解了,人喜欢的美好事物是具备相似性的。
由于,在个人审美不发生质的改变时,大家通过审美筛选出的美好事物都在一个范围内。
譬如,在大家审美高度没改变的一个阶段内,大家购买衣服的风格、款式,甚至颜色都大致类似。
譬如,大家时常关注的一些明星,感觉他们漂亮也好,风韵也好,其实都是在自己对于长相的偏好里。
所以,有的人仅需看一眼就会叫人产生“感觉对了”。
2.内心原型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觉得,每一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恋爱“原型”,它影响着大家的一见钟情。
这个原型大家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某一事件、人物、行为的典型印象。
它是大家头脑中的一副模糊但深刻的画面。
譬如,提到择偶标按时,大家脑子里冒出来一个白月光,她就是大家的完美女神,是大家的规范。
这个标准,就是大家内心的原型。
它是大家打造的一种无意识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大家对异性的选择和反应。
譬如,你的白月光是范冰冰。
那样,这个原型的某些特点,温顺、知性、妩媚,甚至她做过的某些动作都会引导你去选择一个与她相像的人。
这意味着,大家每一个人从小在家庭影响下,早已树立了一个选择对象的规范。
它是在大家潜意识里,默默影响着大家。
尽管大家说不清道不明这种原型的到底,但大家追求的“合眼缘”“感觉对了”无不由它主导。
它是家人和自我种种特征的结合,这也是为何“对的人”总和自己或家人相像是什么原因。
所以问题来了:
既然一见钟情是由这两项决定,那样能否人为增加被一见钟情的几率?
真可以。
譬如,针对外表偏好,初遇时偶尔把视线转移在他们两眼和鼻梁之间的三角地带,在减轻压迫感的同时,也能让环境更轻松,给人打造舒适感。
譬如,针对内心原型,初遇时注意自己说话音量。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嗓音偏低的男士更具吸引力、更符合女人内心原型。
所以,恋爱也是有办法的,盲目的追求大概率是吃力不讨好。只有选对路、用对劲,才会事半功倍,甚至让自己成为被追求对象。